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推进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基层卫生院、卫生室的诊疗服务水平,时任邯郸市卫生局局长的周海平在2012年提出利用中医药未病先防的优势,率先规划发展“健康小屋”的举措。并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五个健康处方”的指导下,将“健康小屋”作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陆续创建了以专家名字命名的3953个“健康小屋”,实现了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建立起“医防结合”慢性病防治体系,探索出一条健康管理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的有效渠道。
“健康小屋”一经推出便深受群众欢迎
邯郸模式的“健康小屋”具有独树一帜的特色,它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专家个人名字命名、以团队形式服务、集防治结合于一体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干预、慢病防控”的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全科医学服务平台,是优质医疗资源纵向下沉基层、实现强基层、补短板、保基本、促健康的新型实践模式。
据周海平介绍,邯郸市有1000多万人口,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市、县两级医疗机构,大医院总体呈现“医院越建越大,病房越盖越高,病人越来越多,医生越来越忙”的态势,而乡、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普遍老龄化、知识结构老化,学历层次较低,远不能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全科医疗服务,难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
为此,在胡大一团队指导下,坚持问题、目标两个导向,积极推动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设邯郸模式“健康小屋”为创新举措,以“强基层全科服务能力,补基层人才技术短板”为目标,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弱、缺人才、缺技术问题,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基层老百姓的家门口开设“健康小屋”,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全科医疗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美好生活需要,这不仅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全科服务能力不足特别人才和技术缺乏等突出问题,而且在短期内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快速下沉,基层全科服务能力得到明显增强,基层人才技术的短板得以全面补齐,受到群众普遍欢迎,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健康小屋”切实解决居民“急难愁盼”
“今天出去锻炼回来,觉得头有点晕,没时间去卫生院,就想着来这里检查一下,还是免费的。”市民黄阿姨说的正是“健康小屋”。
小屋虽小,却有大专家采取专家团队医疗诊治和健康讲座相结合的模式,为社区群众面对面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健康照顾服务,配有简单的身体检测仪,如体重秤、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等。
据了解,邯郸市于2012年开始在主城区建立30个“健康小屋”试点,同年底建成100所,2013年起在市主城区和农村同步推进。目前,全市已建设3953个“健康小屋”,进一步推动了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全科医疗服务。
在“健康小屋”的建设过程中,邯郸市坚持“政府主导、医院主建、医生主动、全民参与”的建设模式,在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的“健康小屋”建设领导小组,将“健康小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健康小屋”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多部门协调联动形成推动“健康小屋”建设合力,构建绩效考核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将“健康小屋”列入医改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各派出医院加大投入,实施“健康小屋”标准化建设,推动均衡发展提档升级。
与此同时,“健康小屋”坚持了 “普惠性、规范性、专业性、公益性、便民性”的建设原则,依托市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村卫生院(室)建设,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服务对象覆盖全市城乡所有群众。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双向选择、上下结合协商建设,基层医疗机构负责提供场地和辅助人员,明确“五个一”的建设要求:一个以专家名字命名的“健康小屋”标牌;一个独立于诊室、治疗室的健康教育讲堂;一个以冠名专家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一项针对某一类重点人群开展的特色服务;一套完整的工作计划、方案和流程。所有冠名专家均为二级以上医院副高及以上职称、经验丰富、热心卫生健康事业的知名专家,以在职专家为主,退居二线专家为辅,涵盖10个专业26个学科,每个“健康小屋”设以命名专家为核心的3到5人的医生团队,每月到“健康小屋”工作时间不少于4天。
一个正常运转的“健康小屋”,不仅可以免费开展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还搭建起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乡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平台,促进群众基层首诊,构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模式。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健康小屋”的覆盖率达100%,村卫生室覆盖率达到了69.24%。
为确保“健康小屋”建到位、建有效,邯郸市还建立了长效机制强力加以推进。一是在行政层面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市、县卫健局和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建起健康小屋管理办公室(科),完善“健康小屋”各项规章制度,从资金投入、协调配合、宣传发动、落实标准四个到位,推进“健康小屋”建设全覆盖。二是在医院层面上建立“医疗联合体”协作机制。
邯郸市在全省率先建立“3+2+1”医疗联合体服务模式,1家三级医院联合若干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组成“医联体”。“健康小屋”是医院医联体的建设纽带,是专家服务基层的对接点,大医院的优质资源在医联体内下沉到基层,促进基层首诊,上下转诊,助力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免费在医联体内技术支持、人员培训、检查互认、健康指导、专家定期坐诊、查房、指导,并建立双向转诊平台,对接的家庭医生团队优先转诊服务,给家庭医生团队预留不少于15%的专家号,提供“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安排病床”等转诊服务。
“健康小屋”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行一段时间以来,邯郸模式“健康小屋”也在逐步提升其内涵与服务性,变得越来越智慧,越来越方便,从客观上极大地提升和保障了有效供给和供给质量,从而有效助力了分级诊疗、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和可及性,完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强了基层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健康小屋”专家在社区以慢性病为防控目标,帮助基层完善健全了慢病防控网络,进行了预防医学服务全科医学培训,基层医生的慢病管理知识技能和全科服务能力逐步提升,教会基层医生评估技术,正确使用精神心理和情绪评估量表,开展老年评估,使得慢病管理更加规范有效。截至2021年底,全市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率78.7%,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77.8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9.43%。
通过“健康小屋”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较2011年未开展“健康小屋”建设前增长了23%,门诊量增长了33%,邯郸市的基层初级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得到了明显加强,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卫生机构无人看病、床位闲置的问题,既方便了群众就医,又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邯郸模式“健康小屋”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多次被新华社、人民网、河北日报、健康报等权威媒体报道。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将邯郸模式“健康小屋”作为全国22项典型之一予以通报表扬。2018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17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邯郸“健康小屋”经验获得督查激励。邯郸市“健康小屋”建设工作还入选了中华预防医学会、国家卫计委疾控局《中国慢性病防治最佳实践核心案例》。2018年,在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上,邯郸市《以“健康小屋”建设为纽带,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经验作为河北省唯一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2020年5月,河北省卫健委印发《关于在全省推广邯郸模式“健康小屋”改革经验的通知》(冀卫办医函(2020)21号),在全省推广这一经验。2021年,邯郸市卫健委印发《关于推动“健康小屋”精准帮扶建设对口支援长效机制的通知》(邯卫函(2021)273号),探索出创新党建模式和教育健康促进的模式。2022年6月,邯郸市卫健委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健康小屋”重点工作的通知》,为进一步促进“健康小屋”高质量发展,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开启了新篇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