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本市已经在重点公共场所包括学校、重点公共交通场所、大型商超、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影剧院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等7大类场所配置5089台AED,涉及3116个点位,目前仍在一直推进此项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些AED设备地理信息已与120指挥调度系统对接,实现了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的有效衔接、协同联动,能够更好发挥现场第一响应人作用,提高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
为了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红十字会、相关部门单位累计开展急救取证培训约50万人次,线上、线下急救科普培训和宣传覆盖8000万人次,后续还会继续以教授徒手心肺复苏技能和AED使用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为提高院前急救效率,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副主任于海玲表示,本市将持续加强公众急救宣传工作,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急救工作,形成大家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急救氛围,比如倡导大家为救护车让行、清理好自家的楼道和小区的通道等。持续加强急救科普培训工作,包括培训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高风险人群等。北京也将持续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急救网络布局,加强急救人员队伍建设,全面增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和水平。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指出,近年来,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实现了全市统一呼救号码,统一指挥调度,北京成为全国唯一实现统一指挥、一级调度的省市,急救效率明显提高。本市已完成470处院前医疗急救设施和21个救护车洗消站标准化建设,配置院前救护车1066辆,其中负压救护车达到437辆,急救网络覆盖城乡,布局更加公平可及,全市院前医疗急救呼叫满足率稳定在99%以上,平均急救反应时间缩短至12分钟左右。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